非法油站“闻风而逃”
春节前,本报接到线索,在205国道博罗县石坝镇路段隐藏着许多非法加油站。本报记者沿博罗石坝境内的205国道从北到南一路行驶,在短短3公里内,发现了3个非法加油站。
随后,本报将暗访情况向博罗县有关部门进行反馈。2月5日,博罗县经贸、工商、消防、安监等部门前往石坝镇对本报掌握的黑油站进行查处。不过,执法人员赶到其中一家自称车队自用的黑油站时,房内已人去楼空,只留下两个储油罐(详见本报2月8日A04、A05版报道)。
进 展
油罐等设施已被清理
“后来我们接到举报,该油站又在偷偷营业,马上联合当地政府进行了取缔。”昨日,博罗县经贸局相关负责人主动将此情况向本报进行通报。
据介绍,该油站负责人自称是河深车队 (河源至深圳的客运车队)自用油库,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时也未掌握到其油站对外销售的证据,有关部门对非法储油难以进行处罚。不过,出于安全等因素,博罗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还是要求该油站立即停业,并尽快自行清理。“该油站在3月1日已经拆除油库,将油罐拆走,基本清理完毕。”
昨日下午,本报记者与博罗县经贸局的有关负责人再次前往石坝进行了回访,发现该非法加油站确实已经自行清理。原来存放有两个大油罐的油库顶棚已经拆除,里面的油罐也已被清理完毕,从油库输油到加油机的油管也已经拆除。记者前往曾暗访过的另外两家非法加油点时,没有发现死灰复燃的情况。
“油罐都拆走了,再出现恢复经营的情况可能性很小了,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监管,防止再次死灰复燃。”博罗县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也希望本报继续进行监督。
部 门
违法成本低导致屡打不绝
“按照规定,成品油的零售、仓储必须由省级商务(经贸)部门核发成品油销售、仓储经营批准证书。工商部门对无证、无照从事成品油经营活动的,应坚决予以取缔。”博罗县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非法加油站规模小、隐蔽性强、违法成本低等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法加油站屡打不绝、死灰复燃。
昨日,博罗县石坝镇一家曾从事非法销售柴油的润滑油店老板叶先生说,他所销售的柴油都来源于正规渠道的各大油站,“批发价一般比零售价低0.5元/升,最大差价时差不多有1元/升。”叶先生说,进行销售时一般会以比油站低出两三毛钱的差价吸引顾客,每升柴油一般有3毛钱的利润。
而记者了解到,根据2007年1月1日施行的 《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》,有关部门对超范围经营只能采取查扣的处罚措施,而且最高的处罚也就是 “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或30000元以下罚款处罚”,起不到治本,更起不到震慑作用。
声 音
根除黑油站并不难
黑油站真的难以根除吗?有车主认为其实并不难,关键是 “打蛇要打七寸”。车主徐师傅就认为,之所以有非法加油站点的存在,主要还是利益在作怪,一是非法经营有利可图,二是顾客觉得油价便宜。
“抬高配送的价格,压低零售价。”徐师傅说,正规油站可以通过 “油价”进行控制,只要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不是特别大,一些非法油站就无利可图,车主也都愿意去正规油站加油,非法油站失去市场就等于失去滋生的土壤。本报特别采访小组